稽五笔怎么打(稽五笔怎么打字五笔)
本文叙述内容如下:
- 箬的笔顺?
- 考公笔画数量?
- 左边一个禾右上边一个尤下边一个山是什么字?
- 甄的象形字?
箬的笔顺?
“箬” 字共有 14 画,笔画顺序为: 撇、横、点、撇、横、点、横、竖、竖、横、撇、竖、横折、横
常用释义
名箬竹,竹子的一种,叶宽而长,可用于编竹笠,包粽子。
详细释义
1.
竹笋外壳。
箬,楚謂竹皮曰箬。注
《说文·竹部》
緗箬素筍,彤竿緑筒。
晋 · 王彪之 · 《闽中赋》
2.
竹名。即箬竹。竹叶及箨似芦荻。
百年少有高情,親亡服闋,携妻孔氏入會稽南山,以伐樵採箬爲業。
《宋书·朱百年传》
参见“箬竹”。
3.
谓可供包物、编织等用的箬竹叶片。
青箬裹鹽歸峒客,緑荷包飯趁虚人。
唐 · 柳宗元 · 《柳州峒氓》诗
考公笔画数量?
考公笔画有10画,考6画,公四画
考
考[kǎo]
笔划:6
五笔:FTGN
部首:耂
结构:上下结构
五行:木
笔顺:横、竖、横、撇、横、竖折折钩
释义
1. 试验,测验:~试。~查。 2. 检查,查核:~察。~勤。稽~。~核。 3. 推求,研究:~古。~据。~订。~证。 4. 老,年纪大:寿~。
公
公[gōng]
笔划:4
五笔:WCU
部首:八
结构:上下结构
五行:木
笔顺,撇、捺、撇折、点
释义
1. 正直无私,为大家利益:~正。~心。大~无私。 2. 共同的,大家承认的:~理。~式。~海。~制。
左边一个禾右上边一个尤下边一个山是什么字?
嵇[ jī ]
嵇山
[ jī shān ]
基本解释
山名。在安徽省宿县西南。相传三国魏嵇康居此。
山名。在河南省修武县西北。亦以嵇康曾居此而得名。
详细解释
山名。在 安徽省 宿县 西南。相传 三国 魏 嵇康 居此。
北魏 郦道元 《水经注·淮水》:“又东逕 嵇山 北, 嵇 氏故居。 嵇康 本姓 奚 , 会稽 人也。先人自 会稽 迁於 譙 之 銍县 ,故为 嵇氏 ,取‘稽’字以上以为姓,盖志本也。 嵇 氏谱曰:‘ 譙 有 嵇山 ,家於其侧,遂以为氏。’”
山名。在 河南省 修武县 西北。亦以 嵇康 曾居此而得名。
甄的象形字?
没有象形字,是形声字。
甄,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,普通话读音为zhēn,最早见于小篆。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。“甄”字,《说文解字》解释为“匋也。从瓦垔声。居延切”。
“甄”字基本含义为审查,鉴别,如:甄选;引申含义为制造陶器的转轮,如:甄陶(对人的陶冶和造就)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甄”多用作动词,如:甄别。
基本信息
中文名甄
UnicodeU+7504
拼音zhēn
释义
审查,鉴别;制造陶器的转轮;姓
词性
名词,动词
结构
左右结构
部首笔画
4
仓颉码
MGMVN
郑码
FJYS
四角号码
11117
规范汉字编号
5409
外文名
discriminate、distinguish
笔顺编号
1252211211554
注音
ㄓㄣ
电码
3914
五笔
SFGN,SFGY
组词
甄选
同音字
真
偏旁部首
瓦
笔画顺序
横、竖、横折、竖、竖、横、横、竖、提、横、竖提、横折弯钩/横斜钩、点
笔画数
13笔
五行
金
字源演变
甄,最早见于小篆。从瓦篆书形体像两片瓦,瓦是陶质,表示“甄”是制作陶器的转轮;从(yn),有塞义,表示制作陶器时,转轮塞入陶器中旋转。后逐渐演变为楷书体及简化版的“甄”字。
甄
详细释义
拼音
zhēn
名词
形声。从瓦。从“瓦”与陶器有关。本义:制做陶器的转轮
craggan
如泥之在钧,唯甄者之所为。——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
军了的左右两翼
both flanks
使将军李恒督左甄, 许朝督右甄。—— 房玄龄《晋书·周访传》
姓
动词
制作陶器
make pottery
既陶既甄。——《文选·张华·女史箴》。
甄别,鉴别
discriminate
甄无名之士于草莱,指未剖之璞于丘园。——《抱朴子》。
古籍释义
康熙字典
【午集上】【瓦字部】甄 ·康熙笔画:14 ·部外笔画:9
《唐韵》居延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稽延切,音籈。《说文》陶也。《前汉·董仲舒传》夫上之化下,下之从上,犹泥之在钧,惟甄者之所为。《注》师古曰:甄,作瓦之人也。《後汉·班固传》孕虞育夏,甄殷陶周。
又化也。《左思·魏都赋》化所甄,国风所禀。《注》甄,成也。言宫殿之制不侈泰,国俗奉为程式也。《何晏·景福殿赋》甄陶国风。《注》李曰:埏埴为器曰甄陶,王者亦甄陶其民也。
又《博雅》甄,地也。
又《广韵》察也。《抱朴子·正郭卷》甄无名之士於草莱。
又《广韵》一曰免也。
又《增韵》表也。《潘岳·西征赋》甄大义以明责。《注》宋均曰:甄,表也。
又《增韵》明也。《後汉·光武纪》灵贶自甄。《注》甄明也。《谢瞻·张子房诗》圣心岂徒甄,惟德在无忘。
又《集韵》亦姓。《留·风俗传》舜陶河滨,後为氏。《前汉·赵充国辛庆忌传》用甄丰甄邯,以自助。
又地名。《张悛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》破董卓於阳人,济神器於甄井。《释文》甄,音坚。《注》吴书曰:初坚入洛军城南,甄官井上每旦有五色气,坚命人浚探,得汉传国玺。
又阵名。《左传·文十年·宋公道楚予田孟诸注》将猎,张两甄,故置二左司马。两甄,犹两翼也。
《世说新语》桓元好猎,双甄所指,不避林壑。《晋书·周鲂传》击贼杜曾于杨口,令李桓督左甄,梁裴遂,寿杨之战,为四甄待之。
又甄甄,鸟飞貌。《楚辞·九思》鹿蹊兮,貒貉兮蟫蟫,鸇鹞兮轩轩,鹑?兮甄甄。
又諡法。《汲冢周书》丑心动惧曰甄。
又《广韵》侧邻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之人切,音眞。义同。《韵会》毛氏曰:甄陶字,眞仙二韵通押。
《庄季裕·鸡肋篇》甄彻字见独登进士时,林摅为枢密,当唱名读坚音,上以为眞音,摅辩不逊,坐贬。吴志,孙坚入洛,屯军城南,甄宫井上,旦有五色气,令人入井,探得传国玺,以甄与己名音叶,为受命之符,则三国以前未有音之人切者。
孙权卽位,尊坚为帝,江左诸儒为吴讳,故攺音眞。《孙奕·示儿编》甄有二音,学者皆押甄字在先韵,独眞韵反未尝押,此皆相承之久,信耳不信目之过。
文选张华女史箴云:散气流形,旣陶旣甄,在帝包羲,肇经天人,则已押人眞韵矣。○按女史箴在三国以後,孙氏未详考,前此甄无眞音也。
又《博雅》堗下谓之甄。《释文》甄,只賔反。
又《博雅》甄,甎也。《释文》音眞。
又《集韵》诸延切,音饘。察也,勉也。
又《广韵》苦掾切,音券。视也。
又《集韵》规掾切,音绢。同鄄。衞地。今齐隂鄄城或作甄。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七年,诸侯会桓公於甄。《杜预曰》甄,衞地。今东郡甄城也。
又《田敬仲·完世家》昔日赵攻甄,子弗能救。《注》正义曰:甄,音绢。卽濮州甄城县北。
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之刃切,音震。《集韵》钟病声。《周礼·春官·典同》薄声甄。《注》甄读为甄燿之甄。甄,犹掉也。《释文》音震。
又《字汇》古奚切,音稽。《春秋·命历叙》神农甄四海,白阜脉山川。白阜,人名。佛经甄明之甄。亦音稽。
说文解字
匋也。从瓦垔声。居延切
说文解字注
(甄)匋也。匋者、作瓦器也。董仲舒曰。如泥之在钧。惟甄者之所爲。陈畱风俗传曰。舜陶甄河滨。其引申之义为察也、勉也。
考工记叚借爲震掉字。从瓦。垔声。居延切。按本音侧邻切。十二十三部。音转乃入仙韵。非二韵有异义。
作者:yunbaoer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unbaoer.com/yun/78736.html发布于 2024-05-01
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孕宝儿